良好的溝通是維繫任何關係的基石,對於與外籍移工的勞雇關係亦是如此。由於文化背景、語言習慣與生活方式的差異,雇主若能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,將能大幅減少誤解與摩擦,建立信任,並讓移工更安心地工作。這不僅有助於工作效率,更是符合《就業服務法》中保障外國人權益的精神。
肢體語言與表情
善用微笑、點頭等友善的肢體語言,傳達正向的情緒。清晰的手勢能輔助口語,幫助移工理解您的指示。例如,指著時鐘並比出「三」的手勢,可以明確表示「下午三點」。此外,在移工來臺前,雇主若能主動學習幾句簡單的母語問候語(例如:謝謝、你好),將能迅速拉近彼此距離。
圖片與翻譯軟體
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,圖片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。您可以使用圖片或簡單的圖示來說明家務流程(如洗衣機操作步驟)。此外,手機翻譯軟體(如 Google 翻譯)能即時翻譯,是日常溝通的好幫手,但請注意翻譯結果可能不盡完美,建議搭配簡潔的語句使用。
簡潔明瞭與書面化
用簡單的詞彙和句子來表達,避免使用艱澀的成語或俚語。一次只傳達一個重點,確保移工完全理解後再進行下一步。更重要的是,將重要的工作要求、家庭公約或緊急聯絡方式,製作成一份以移工母語書寫的書面文件,並張貼在顯眼處。這比口頭傳達更具一致性與約束力。
耐心與重複確認
給予移工足夠的時間來理解與回應。必要時,可以緩慢地重複您的指示,並讓移工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一次,以確保他們真的明白您的要求。這能有效避免因理解落差而產生的錯誤。
一致性與法規依循
雇主對工作要求和規定的態度應保持一致。例如,如果規定不能在特定時間使用手機,就應該始終執行,避免因人而異或朝令夕改。同時,所有管理規定都必須以勞動契約為基礎,且不能違反相關勞動法規。
了解與尊重文化差異
嘗試了解移工的文化、宗教信仰與生活習慣。例如,**印尼籍移工可能需要固定時間進行禮拜,並避免接觸豬肉;越南籍移工可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。**尊重這些差異不僅是基本禮儀,也是避免衝突的關鍵。
給予回饋與鼓勵
適時地給予正向回饋,讚美移工的表現,這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工作動力。當他們遇到困難時,給予支持與協助,而非一味地責備。這能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,而非單純的雇傭關係。
傾聽與開放
主動傾聽移工的想法與感受。當他們有疑慮或抱怨時,給予一個開放、安全的討論空間,這不僅能解決問題,更能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聲音被重視。定期關心移工的心理健康,也是雇主的責任。
《就業服務法》:明定雇主聘僱外籍移工的權利義務,並保障移工應有的權益。
《外國人生活管理辦法》:詳細規範雇主應提供之住宿、膳食與生活照顧服務,是雇主在管理上的重要依據。
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:提供外籍移工相關法規、諮詢服務與申訴管道,是雇主與移工可尋求協助的官方單位。
建立和諧的勞雇關係是一趟雙向的旅程。雇主透過有效的溝通、對文化的尊重以及法規的遵守,不僅能提升移工的工作效率,更能營造一個充滿信任與尊重的家庭或職場氛圍。這份努力,最終將回饋為更穩定、長久的勞雇關係。